2018年11月3日 星期六

換個地方養孩子

來三個月,覺得,有種說不出的奇妙感覺。

照理說,這裡的硬體設施,真沒有台北來得友善,地鐡大多沒有電梯,更別說哺乳室了。

街上的道路也大多坑坑吧吧的,有時一鬆手感覺我兒子差點要朴街。

很多店家的門口也沒有無障礙,要想辨法把推車搬上搬下的。

看醫生,更是沒有台灣方便,聽說要排很久的隊,付很貴的錢。

我兒子到現在還是不想上學,還說老師很兇,之前還說被老師打大腿。



有趣的是

卻讓我覺得是個育兒和生活起來很舒服的地方

這裡的車子十分理讓行人,不管有沒有燈,只要是十字路口,必停下來,

尤其遇到像我推車,更是不管如何,一定讓我先過。

路上的人們對於孩子,都是用一種非常正向,友善,覺得他們是可愛天使的眼光在看著他們

而這樣的反應,會出現在老中青幼,常常走在路上,地鐵,老人會停下來,呱呱地用一連串的法文,跟我兒子說話。小小朋友也會覺得他可愛,來摸摸我兒子,抱抱他。

在地鐵,不論發生任何刺耳的哭鬧,尖叫,大家都視若無睹。

在餐廳,即使小孩發出噪音,也不會有人面露厭煩。但父母本人還是會制止孩子的。

還記得我兒子一歲時,帶著去關西,他有時太餓太累在捷運上大哭,日本人大多視而不見,有時不小心眼神對焦,他們會帶著微笑說,真有元氣(雖然,有聽說日本人其實心裡很生氣但不說,但假設是虛假,我也不介意,因為至少是讓人感到舒服)

說實話的,不管是日本還是加拿大,我遇到人們,看著孩子都是像天使一般的可愛眼神在看著他們。身為父母的我,有個小孩,覺得很正向。

但相對地,在台灣,我卻感覺育兒是很大的壓力,記得有一次我兒子九個月坐捷運,和隔壁的哥哥一歲多的,開心的嘰嘰呱呱地叫,結果有個女高中生走過來說,請你們小聲點!我和那個媽媽一時無法回話,接著她就帶著小孩下車。

這只是一個例子,但更多的是,整個社會的氛圍。

我跟一個同學聊著,她是否也認同這裡的友善育兒環境,她說,或許是因為人們知道,當我們能友善的對待孩子,自然能減少長大成人之後的社會問題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

性格天生?

前陣子聽到鄧惠文和呂旭亞介紹一本靈魂密碼的書。她們提到了其中部分內容。 "讓原型性格帶領人生,因為那是與生俱來、無可違逆的。回應這份呼召,還能幫助我們檢視童年,解開「都是父母的錯」的怨懟心結,欣然接受生命中的每個經歷;並讓為人父母者釋下重負,開始珍視孩子的奇想和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