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0日 星期一

如何增加學習效果

小敏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講話和反應都很快,身邊的大人和親朋好友都覺得她是一個鬼靈精,聰明的不得了。但自從上了小學後,功課越來越多和上課內容越來越難,小敏在課業上逐漸跟不上,尤其是不容易記住學過的東西,雖然學會了,但過一會兒就忘了。父母和老師都認為她是一個不認真的學生,用了很多方式教他,從好言相勸到失去耐心的指罵,常見到小敏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哭整寫功課,但是他還是沒有辦法好好的把功課做完。
     他的父母和老師到最後也對她感到放棄了,到底小敏的困難是什麼呢?很多孩子他的智商是正常的,看起來也很聰明,但就是不容易記住學的東西,或是他學會了,但是過了一會他就忘記了,以下我們就來教大家要怎麼幫忙這樣的孩子。

     首先我們要先確定他是否有生理因素上的困難,比如說先確定他有沒有感官上的問題,像是聽覺的問題,聽力上有些狀況。或是視覺上有沒有一些問題,其實很常見的是我們有一些孩子他可能有一些聽覺上的困難,像是他沒有辦法把聽到正確的音節,也就是平常他沒有能力分辨有些字詞,因此會建議先去醫院做一些檢查。那如果孩子沒有感官的問題,那我們可以從記憶力的部分增強輔導的策略,以下是我們可以提供家長及老師做的教學策略

一、教學策略
1.每次上課都要複習上一次上課的內容,讓他學習過的內容隨時應用在新的學習內容中,比如說我們現在要交的是3加3等於6,他上一次已經學會了是一加一等於二,這一次我們就會先複習上一次的1加一等於二的這一個公式,然後再讓他學習新的,那這樣的話孩子就會比較輕鬆。
2老師不要一次給學生太多的教材內容,應該是反覆的複習
3老師出相關的作業,要學生晚上回家以後,反覆的複習功課加強練習。
4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提示,能協助學生分辨學習的重點。
5每天上課之前老師要求學生說出昨天學了什麼,並給於適當鼓勵
6讓學生將自己學會的公式或單字記在本子上
二、多感官的練習
1教學生利用聯想法連結特定的事物讓他印象深刻
2請學生將教學過的內容大聲的複數,幫助記憶
3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上加上觸覺的學習
4使用表格圖形的圖照片或是有形的視覺線索來協助學生記憶學習
5在課堂上設計活動情境,像是分組活動辯論的方法來進行
6教學生一些記憶的技巧,策略比如說將要學習的東西變歌謠
三、學生行為
1可以教他抄寫筆記本和摘錄重點的技巧,以利個人的複習和記憶
2將教過的東西做成小卡片,可以隨時的複習
3教學生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有空的時候就拿起來閱讀
4製作記憶卡和提示卡,將教學過的東西記在記憶卡和提示卡,讓學生隨身攜帶忘記的時候就拿起來看
四、學習環境
1把重要的學習,做成大海報貼在顯眼的地方不斷的複習
2可要求學生家每天寫過的東西記錄在一張卡片上,並將這張貼紙貼在床邊,每張卡片連續複習1個禮拜之後才可以拿下
3將學生學習過的教材、內容、和工作單,貼在教室和生活環境中任何顯眼的地方,讓是學生在生活中都不斷不知不覺的重複的學習
五、增強制度
1獎勵經過一段時日能夠正確回憶跟操作的行為
2每次教新教材都先確認學生是否記得舊的,可以利用小獎勵來鼓勵他
3常常替孩子複習學過的內容,可以應用睡前10分鐘的時間,和孩子玩強答的遊戲,答對的人可以適度的鼓勵
4要求身邊的大人像是老師家長發現他忘記了,就立刻幫他提醒

5對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給答案,若忘記內容了至少也要從筆記本中找到答案。



如何協助孩子控制衝動情緒


如何協助孩子控制衝動情緒,一般而言,衝動情緒如果經常發生,不只會影響課業學習,更會影響孩子在學校的適應情況,有時候家長及老師必須細心的觀察,孩子是否合併容易分心或注意力短暫的問題,也就是過動兒常見的狀況。過動兒大多認為是天生的個性,但後天的環境也很重要。有時候在幼兒期的表現也可看出一二,如愛哭鬧、睡眠短、高度活動性及破壞性。但確定的症狀大多在五、六歲以後才逐漸顯現。因為這個年紀開始上幼兒園一陣子,孩子接觸團體生活和遵守教室規則,雖然本身的注意力、控制力、活動量尚未十分成熟,但也不再像二三歲時較無法控制自己。

我們可以觀察這類兒童比一般同年齡兒童較缺乏專注及貫徹到底的能力,無法長久集中注意力,對於需要持久集中精神的事如做作業,會逃避或拒絕去做,嚴重的甚至連每天的常規都會忘記,與同年齡的小朋友一起玩,常會去干擾他人使遊戲無法繼續。過動兒因衝動控制差,常呈現下列行為:常還未聽完別人問他的問題就急著回答,常打斷別人的談話或活動,與人衝突常先動手打人。常因對危險的判斷不佳,常作一些危險動作,而常發生意外。但不管是否危險,他想做就做。這類兒童似乎特別擁有一股精力,會不斷地活動、坐立不安。在學校裡會呈現煩燥不安、愛插嘴、不能好好地坐在座位上,總是不斷地站起來,在教室走動、講話、開玩笑、扮小丑,甚至捉弄鄰座。這些行為都經常讓家長和老師們感到十分頭痛,可能一開始會好言相勸或溫和對待孩子,但到後來就會失去耐心,嚴格的管教,但大多最後的結果是二敗俱傷。


在學業的部分,大部分過動兒的智商和正常的兒童是相同的。但由於注意度短暫、缺乏衝動控制力、過多活動、注意力差、不專心、無法遵守教室規則,因此造成某些功課常會明顯落後,即使智商相同或高於一般同學,其學業成就也較他們差。最後提醒家長和老師們,上述過動兒的偏差行為都是廣泛性的,並不是所有過動兒的身上都能有發現。其中有部分特性如好動,隨年齡增長,心智成熟可能會慢慢消失,唯注意力不集中的特性可能維持較長時間。


我的衝動小孩~注意力缺失過動

     所有的孩子都會有靜不下來、做事不經思考和發呆神遊的時候,當孩子的過動、分心、無法集中注意力,或衝動行為,開始影響學校表現、人際關係或在家中表現時,很多家長便開始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注意力不集中或是過動症。
     
    衝動常常是週遭很多大人最困擾的問題。比如說:可能過個馬路,在馬路中間,他突然想到一個點子,於是就停在馬路中央,對車子、對路人或帶他的家長做一個鬼臉開一個玩笑,卻忽略了那個情境是馬路,這就是一種衝動。也常有孩子突然看到同學在玩一個新奇的玩具,就衝過去拿來把玩,不僅不小心撞倒了旁邊同學的桌子,也忘了問別人要不要借他玩。有時候孩子也會發生,看到別人有個新買的橡皮擦,因為衝動性就忘了問別人,直接從他人桌上拿回來,玩了一會兒放入自己的口袋裡,當老師說,某同學的東西不見了,問是不是有同學拿了別人的東西時,孩子常因為害怕被罵不敢拿出去,後來被發現了,果然被大罵,甚至被冠上小偷的標籤,對孩子而言,或許一開始不是故意,但結果卻是不好的,於是衝動控制不好的孩子,後來學會了說謊。
     
    這樣衝動的個性,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不去思考這個想法或做法可能對當時情境會有怎麼樣的影響。但是仔細想想,衝動性格是好是壞很難說,有些事情似乎我們可以衝動一點,可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有些事情是要靜下來好好地想一想。過動兒在這個就需要旁邊大人給他提醒。所以幫忙過動兒延宕滿足的能力就十分重要,尤其在上小學時期,學校規則比幼稚園時期增加許多,對於衝動控制不佳的孩子,經常會有嚴重的適應不良問題產生,若此時父母或老師沒有給予適當的協助,孩子不僅有學校適應問題,也可能伴隨著同儕間互動困難以及學習困難,並可能造成孩子自我價值感低落。


總是亂七八糟的生活~注意力缺失過動

      過動的孩子有幾個特點,通常在年紀比較小的時候,活潑開朗,什麼事都想搶著做,但做沒多久就不想做了,或是看到新奇的玩具或東西就搶著要玩,但持續度不高。在團體中喜歡當老大,喜歡被讚美,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愛眼光,尤其是在上學之後,常是班上的小霸王,發號司令。不過當孩子越來越大的時候,比如上了小學,從低年級,中年級到高年級,有些父母會發現以前開朗活潑的孩子變了,變得比較沒自信,不快樂;或是有的變得暴戾,極容易生氣像刺蝟似的,碰不得;以前話很多的孩子,變得和父母親什麼都不說,尤其是不好的事情,讓父母十分擔心,不知道孩子在學校到底好還是不好。怎麼會變成這樣,是很多父母傷心,但又一頭霧水心中充滿疑問,也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相處。
      一般來說,小小孩子對於自已的自我概念有極大部分來自於身邊的主要照顧者,對孩子的態度;上學之後,孩子會感受到老師同學對他的方式,以及自己的表現好壞,也影響著對自己的信心。但過動的孩子通常隨著年紀越大,他的自理自信心會越來越不好,原因是外界給孩子的要求和標準越來越多,可能是孩子能力達不到的,過動的孩子不像一般孩子有自我駕馭的感覺,尤其當孩子覺得事情愈不能控制的時候,就會覺得沒有把握懷疑會愈多。另外計畫行為或組織計劃的能力,因為他注意力不集中,所以組織及整合能力的不足。在這個部分就需要有人可以指導他。
     
     
      這種狀況長期存在,會造成自我信心不足。這就是為什麼過動兒自信心感受就不強,慢慢的,很多話就不想講,或是情緒越來越糟。有些過動兒到了青少年階段,你常常問他「什麼目標?」,他常回答就是「不知道」,父母就會擔心,仔細再跟他討論,會發現並不是他沒有感興趣的,而是不知道如何目標達成,或不知道那些目標有沒有辨法帶給他成功經驗,所以很困感。比如說對自己成功可能性的判斷、對自己去努力的信心、也對自已組織經驗的不確定性,所以比較大的孩子,問題累積會比較多。因為孩子的發展問題常常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環節接著另一個環節。他必須要有自己組織目標的能力,就是策略、計劃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提到過動兒,如何去增進他們成功的經驗,怎麼增進對自我比較正面的形象,怎樣增加他們對自我行為駕馭、掌握的感覺,這種實際的技巧就變得很重要。

來得快去得快的情緒~過動兒

    過動兒常見的情形就是他們衝動反應的過程,在過程中,最常看到的就是他們自己生氣自己,或者氣身邊的人,或是把氣出在父母身上,當然也少不了和父母間出現衝突,大吵一架。比如,當他需要去做功課時,他知道去做功課的不耐煩,他感覺到那個挫折就會情緒衝動發脾氣,如果又被剥奪原本在玩的玩具,情緒更會發飆,對一般年紀小的孩子而言,用的是原始發脾氣的方式,像哭鬧,大吵,打人,若是經常被父母用類似方式,更容易出現這樣的行為表現。當孩子成熟後才可能會出現像用語言表達,或甚至更高層用認知理性思考的方式,來解決令他生氣的事件。但對過動的孩子,因為他很衝動,他想要玩的時候就立即就加入,不管規則。他不想玩的時候就一下子生氣、大發脾氣。這其實是對行為過程的一種直接反應性,他比較沒有能力控制,若是長期  處於這樣的狀況,孩子無法學習到或使用適當的情緒表達方式,會影響到其生活適應,甚至影響孩子的自我概念發展。



  
    因此如何幫孩子學會適當的情緒表達和情緒調適方式,就變得十分重要,首先,父母親要幫忙孩子表達情緒,對很多孩子而言,常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生氣?或是連自己是生氣,難過還是委屈也不太清楚,這時候父母重要的角色就是協助孩子釐清自己的情緒。再來,照顧者可以幫助孩子用語言說出自己的情緒,對於語言能力不那麼好的孩子,父母可以用選擇題的方式,幫忙孩子說出心裡的感受。最後,教導孩子情緒調適的方法,一起選一個最喜歡的方式,比如:玩玩具,聽音樂等。此外,也協助孩子下次面對同樣問題是,該如何解決,學習新的問題解決技巧,在這個地方他需要多一點的提醒,多一點的練習、多一點的提示。因為他不像一般的孩子,可以那麼快在這個部份學到好的方法,父母親應給孩子多些時間。以上的方法,父母應記得最好不是在孩子正情緒高漲的時機做,然後對著孩子大叫"你用說的,不可以哭"這樣會變成事倍功半,最後父母自己覺得沮喪。

為什麼過動兒愛生氣?



過動兒常常因為這個天生的特性而容易經驗到挫折經驗。當我們經驗一些挫折時,挫折是會累積的,就好像氣球吹得很大繃得很緊。所以他們對拒絕、失敗反應強度很強,就是這原因。過動兒的挫折感往往不是他個性上的固執,而是因為他們累積很多挫折感所帶來的,再加上沒有好的技巧去因應,所以挫折的強度往往會比較強。

孩子被拒絕或是面臨兩難的情境是常見的,比如說你要孩子現在去做功課,可是他現在正看卡通,看得非常高興,他不想要去,此時他就面臨兩難。他也知道爸媽要他去做功課,提醒他就是要去了而不能拖延,可是他又想玩怎麼辨?他面臨矛盾的情境,這需要有一個選擇。一般孩子可能會說「可是我也想要做啊!我還想看卡通啊!」他會提出一些要求,跟你討價還價。「我再玩五分鐘可不可以?」為什麼一般孩子可以跟你談,因為他知道自己可以自我控制時間,他知道他五分鐘之後再被提醒他就會去了,或五分鐘後他自動就會放下就會去了。可是過動兒比較不容易做到這一點。他即使跟你討價還價,但是他知道等一下他不見得他就能夠做到。有些時候,家長可能會接著告訴他說「你雖然跟我講五分鐘,可是你不見得每一次都會做到。」

所以過動兒常常因為問題解決技巧不好、策略能力不好,或常常轉移注意力,或是要做功課,會有挫折感,但是挫折經驗是很主觀的,有人搭不到公車就氣得要死,可是有人會覺得沒關係還有下一班。所以若要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度變的很重要,很多父母問,那是不是在孩子有挫折時候,叫孩子不可以生氣,不可以哭?當然不是,只要是人都有可以生氣或哭泣的權利,但父母要做的是如何教孩子適當的生氣,用對的方法,父母自己也可以以身作則,試著跟孩子說自己的心情,以及自己處理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原來生氣可以這麼做。

注意力缺失過動兒童~ 目標不持續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狀,通常衝動表現和活動量過高的症狀,會比不專心的症狀更早出現,甚至可能相差一年或更久。因為不能靜坐或干擾的孩子在學校,很容易被注意到,但是不專心或發呆的學生卻可能被忽略。而且這類的孩子經常搞不清楚輕重緩急,有時候會出現高智力低成就,家長有盯就好,沒盯就不行,老師和家長便會覺得是孩子本身不努力,喜歡偷懶,明明可以做到的,卻不願做好,於是親子關係或師生關係就陷入僵局。

當孩子年紀越大,家長就會抱怨孩子不好管教,對於親職感到身心俱疲。尤其國小階段,像是寫字,寫五個以上的字或三個以上的字,他就覺得煩不想寫了。有時候寫一寫如果家長不在旁邊,就開始玩起手邊的東西,玩著玩著就忘了要寫功課這件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坐了半小時,才寫一二個字,等到爸媽走過來發現,就是一頓唸,對孩子來說,寫功課原本就是個不有趣的事,再加上沒有什麼事比寫功課這件事更容易被責罵了。有時候在上課,如果身邊的同學講了一句話,或使了眼色,丟了紙條,任何一個小動作都會讓孩子忍不住去一探究竟,然後就忘了老師還在台上口沬橫飛的講課,最後等到孩子回過神,老師都不知道講到那一段了,或是被老師叫起來責罵。

一般家長對於孩子的不專心,只會以為是單純或籠統地就認為是注意力缺失,卻不知道注意力有很多層不同的面向,每個孩子注意力面向的優弱勢都不盡相同,被協助方式便也會隨之不同。

這個注意力的特性表現出來就是容易轉移。對過動兒來說,他們可能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可是,為什麼他有一些技巧、有一些能力,總是往往不如同年齡的孩子?常常就是在這個地方出了問題。“容易轉移的注意力”,用另外一種觀點解釋,可能是對任何事情都很好奇,都想要試試看。他注意到這個刺激,他去玩一玩,做一做。接著又有另一個刺激,他馬上又跑到新的刺激,所以就會常常做一件事情,目標沒有辨法持續。

因此如何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輕易被外界吸引,必須是孩子本身的自我監控能力增加,但當孩子內在能力尚無法負荷外界的要求時,身邊的大人或能力好的孩子都是他的好幫手,多給他一些幫忙,在他特別需要專心的時候,甚至是外在環境的佈置,是單純安靜為主,座位的安排也儘量在前排,安靜同學的附近,這樣可以減少孩子轉移注意力。


性格天生?

前陣子聽到鄧惠文和呂旭亞介紹一本靈魂密碼的書。她們提到了其中部分內容。 "讓原型性格帶領人生,因為那是與生俱來、無可違逆的。回應這份呼召,還能幫助我們檢視童年,解開「都是父母的錯」的怨懟心結,欣然接受生命中的每個經歷;並讓為人父母者釋下重負,開始珍視孩子的奇想和不尋常...